【汽车线束】布置的注意事项(交流一)
发布时间:11/22 —— 2021
1493
Wire harness fixing points
根据线束在整车上的实际安装位置,为了避免线束的低垂、移位,考虑线束的重量、固定方式和规定位置的方便性,线束必须有足够、合理的固定点和固定方式进行固定。①在没有支点的直线距离上两固定点间距一般不大于300mm
按照线束的尺寸选择固定卡扣,并在线束上标明卡扣固定点。满足承受线束重量的需要。
①在和其它线束/电器件连接的插接件位置,在插接件前不大于120mm的合适位置,考虑设置固定点。②考虑在支点位置的干线上设置固定点,固定点距离支点不大于100mm。③在固定卡扣的安装方向上,必须有足够的空间以方便卡扣的安装、拆卸。Neat appearance & Bundling configurations线束布置应沿边、沿槽(车身上设计的走线槽),避免线束直接承受压力。②在可以观察到线束的位置,如:机舱部位,设置醒目的吸引点或醒目的颜色,在此安装的线束不突出、不显眼。
③排列方式在投影方向上,按横平竖直的棋盘式排列,避免斜线布置。1.线束避免和周围零部件干涉、不直接和车身锐边接触:②要增加保护避免车身锐边损坏线束外部绝缘层,导致短路事故
2.安装在震动或运动部件上时,应视实际情况预留长度。此预留长度根据部件震动幅度、运动件的最大运动行程确定。保证预留长度能够不使震动在线束上传递、不使线束承受拉力。线束长时间承受震动传递或拉力,则可能导致线束内部接点/插接件端子间出现虚接现象。3.与运动零部件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25mm,如:雨刮电机的导线和连杆的间隙。
5.与发动机处温度大于150℃的零部件距离大于50mm。
7.不与燃油管路、制动管路交叉或接触。尤其是在线束连接部位和油路连接部位,避免线路表面破损短路和油料蒸发密度等条件均达到一定条件时引起火灾。Ant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1.仪表板处线束必须有防电磁干扰措施,确保组合仪表、音响系统等采集信号的信噪比,使之能够正常工作。2.发动机控制模块信号线、仪表信号线、ABS信号线、气囊信号线必须有防电磁干扰措施(如采用:双绞线、屏蔽线等),确保各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如:将一些信号线的位置布置到尽可能离干扰源:电喇叭、电机类用电器等较远的位置。4.传感器信号电源线应避开大电流零部件的电源线,其间隔应大于300mm。6.一些关键系统、重要系统的接地线单独布置在一位置,避免受到其他接地线的干扰。如:安全气囊系统、ABS系统和音响系统等均为系统内施行双线制,整个系统采用一个接地点。7.在容易受到干扰位置的用电器外壳上,增加屏蔽接地。Vehicle Electrification & New Trends装配时不要把线束拉得太紧(尤其在横向布置线束),避免行驶车辆在颠簸状态下,引起线束固定点位置错动,导致两固定点之间距离瞬间增大。从而拉长线束造成线束内部接点拉脱/虚接、导线参数变化,甚至拉断导线。线束装配后,周围要求足够的间隙通过,保证不被其他部件压到、不被其他部件极其紧固件绊到。避免线束绝缘层被夹断、磨损或破裂引起接地等故障。
不在临近位置布置型号和颜色均相同的插接件。避免装配过程中出现误插,损坏线束和用电器。
插接件布置在容易发现的位置、布置在手和工具容易操作的位置。为了便于检查、维修,需要按照实际装配情况考虑电器件所带导线的长度。
①如果电器件安装在表面易操作的位置,可以省去导线直接将插接件连接到部件上。②若电器件安装位置比较隐蔽,且后期维修拆卸困难时,可以按照需要将电器件所带的导线长度适当增加,使插接件的布置在便于检查、维修的位置。
发动机装配后插接件应很方便的连接,在此主要指发动机线束和发动机舱线束、发动机控制器ECU的连接。由于发动机在工作状态下处于振动状态,为了使发动机线束和机舱线束、ECU连接可靠:①不但需要适当增加发动机线束的长度(一般增加长度不小于50mm),还需要在发动机线序端的插接件前100mm左右增加一个固定点。 ②将其固定在车身上以避免发动机震动的传递,导致插接件松动、端子虚接。
插接件和线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车身的过线孔,方便装配、节约安装时间。
线束如从驾驶室内向室外通过钣金孔,外部线束必须低于过线孔,避免在线束上滴、洒液体后,有进入室内的可能。
四门线束和座舱线束连接时,车门上过线孔低于车身侧围上过线孔。如门线束胶套上有液体,只有可能进入车门而不能进入驾驶室。
在仪表板处安装的电器装置:组合仪表、开关面板、空调面板和音响系统及显示屏等与仪表板线束连接的插接件接头,应按实际需要预留足够的长度。根据电器装置的安装深度、插座的位置、插座开口方向和电器件装配后的后部空间,按照操作的方便性,适当增加线束上接头的预留长度。